功業要當垂「永」久,「利」名那得在須臾。 ―― 唐詩《寄周韶州》
二零零零年香港旅遊發展局將西環德輔道西名為「海味街」
「春風得意馬蹄疾」連中三元,創立「三元豬」金華火腿風靡海味街。
創立 1978 創立 1978年,香港把握內地改革開放,開始了繁華盛世,父親陳輝創立永利海味。那年代香港股市地產金融屢創新高,尖東夜總會如雨後春筍,紙醉金迷、浮華奢靡的時代,高級酒家鮑魚早餐、魚翅撈飯、佛跳牆宵夜,海味銷售成了經濟的寒暑表。五十年倏忽過去,永利海味已是行內的老字號,代代相傳必須堅守「貨真價實,童叟無欺」的精神。
父親陳輝,是那種白手興家創立一盤生意的人:「永利海味講的是一個信字,不單止對顧客,對代理商也是一樣。」經營海味店舖依靠的是人情與誠信。

「父親做完白內障手術,第二天就返舖頭開工;父親在舖頭大至拿一斤江瑤柱、小至拿一個膠袋,都會照價付錢;舖頭9點開舖,父親8點就會去買貨,再準時回來開舖。」這些年來陳沛傑事事親力親為,莫不是遺傳與承傳自父親。
傳承 1997- 傳承 1997 -「父親是三十年代的人、我是七十年代的人,大家思想一定有差異;父親送我去外國讀書,就是希望我帶回來新思維。」談到日本許多幾百年的老字號,就是融合新創意於舊生意,才能更上層樓。

許多幾代人到來購買海味的世交,家中老太太往往最懂得中國人和敬之道,透過烹煮優質的鮑參翅肚,好用來牽繫一家人的感情、更讓一家人補益健體,化戾氣為祥和、養身心作溫馨。
永利海味 永利海味以簡約的筲箕圖案為品牌設計,卻是海味精華之所在。海味入貨時先作第一重揀選,購入的貨品再經過第二重嚴格篩選,最後再經第三重挑選最靚的才賣出去。
瀛寰海珍 瀛寰海珍-「家和萬事興」,中國人煮大菜就少不得精緻的海味,媽媽煮出鮑參翅肚往往能夠吸引一家人回家吃飯,比外邊的更健康更好味道。家人每次回來吃飯,媽媽總會親手浸發炆煮一些海味,煨些鮑魚燉些花膠,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餐飯,將家族凝聚起來,「百鳥朝陽」是雞腳燉螺頭、「包羅萬有」是碧綠扒鮑片、「得心應手」是海參炆豬手⋯⋯看到這些豐盛的海味美食,一家人已有滿滿幸福感。
鮑魚 止於至善 「揀選日本吉品鮑,要像品酒般細聞溏芯香味,要細賞其臉盤圓潤,燈光下透出嫣紅色澤,聞得到陣陣海洋的鮮香,吃下去才腍滑煙韌。」
三元豬 「三元豬」金華火腿比一般火腿肉質更深紅潔身、香腴回甘、蜜味馨香。清代美食家張岱賦詩如此讚嘆:「珊瑚同肉軟,琥珀並脂明。味在淡中取,香從煙裡生。」
鹹魚 每一條鹹魚都要經過鹽滷的考驗,先扛住日曬,還需再經歷風吹,逐漸泛起了一層薄薄如霜雪樣的鹽花,那柔軟綿香瀰漫進海洋深遠的記憶。
西環故事
二零零零年香港旅遊發展局將西環傳統行業街道予以冠名:德輔道西「海味街」、文咸西街與永樂街「蔘茸燕窩街」、高陞街「藥材街」,聚合成遊客打咭購物熱點。
海味街的香氣漸淡薄,小時候在這區長大的人,到處都是舊記憶,到處都是鹹魚香和海味鮮,從前的海味街處處很有人情味,我們小時候認識的德輔道西逐漸消逝於過去。

今天社會變得愈來愈急促,然而不變的是,家庭和睦融洽,工作才無後顧之憂,太太母親的一煲湯一道美味又補身的海味,隨時足以影響明天生意的成敗哩!